1952年,济南的27家私营轿车修补厂联合起来,成立了公私合营的济南轿车修补厂。
到1956年7月,这个厂被改名为“山东省轿车运送公司济南轿车修补厂”,首要担任省轿车运送公司车辆的修补作业,并制作铁木结构的客车车厢。 1958年,部分单位从中分离出来,改为济南轿车机件修制厂,专门出产轿车配件。而原济南轿车修补厂剩下的部分则变成了济南轿车配件厂,后来成为国内最大的气门出产单位之一。 1961年,济南轿车修补厂剩下的部分正式改为济南轿车配件厂,持续专心配件出产,之后成为全国闻名的气门出产基地。
到了1965年,考虑到战备需求,省交通厅决议将济南客车修补厂迁至山区。新的厂址选在了莱芜县的鄂庄,方位接近汶河南岸。厂区的建造开端于1966年6月,搬迁到莱芜新厂后,职工数量为200人,厂名定为“山东省交通厅轿车修补厂”,并建立莱芜十一号信箱。这个厂隶属于省交通厅轿车运送公司,专门从事客车修补。 不过,鄂庄的方位并不抱负,厂区接近城区,不能够满意涣散和荫蔽的要求。所以,省里决议再次迁址,这次挑选了莱芜的莲花山老君堂,接近莱芜电厂的西侧山谷。
1980年,厂名再次更改为“省交通厅莱芜轿车制修厂”。进入1982年,工厂开端出产10吨以上的半挂卡车,年规划出产能力为500到600辆,并成功研发了LW-932十吨半挂车,完成了200辆的出产任务。 1984年,工厂再次更名为“莱芜轿车修制厂”,并开端研发20尺和40尺集装箱半挂车,供青岛港运用。1985年,该厂的半挂车在全国公路交通工业产品展览会上获得了金杯奖。 但是,1984年7月12日,莱芜区域发生了特大暴雨,新莆河山洪暴发,形成厂区严峻损毁,4人逝世,27间房子坍毁,厂区周边的公路也被冲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