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 首页 > 资讯动态

牵引车身后的“动力源”:物流电动化的下一个黄金赛道

2025-10-25 07:13:33 资讯动态

  当前,我们国家物流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,也面临着高能耗、高排放与低效率的严峻挑战。

  公路货运作为物流运输的主力军,其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尤为突出。传统柴油重型卡车是名副其实的“油老虎”。一辆传统柴油重卡每百公里油耗往往高达30升以上,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数十辆家用轿车,是交通运输领域碳减排的关键难点所在。

  与此同时,物流行业对时效性的追求与运输效率低下形成鲜明矛盾。国内公路运输平均时速低,重载车辆上坡动力不足、下坡制动安全风险大,进一步制约了运输效率的提升。

  这些挑战相互交织,构成了制约行业高水平发展的瓶颈。尤其是在“双碳”战略全方面推进的当下,单纯依靠传统技术改造已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,亟需从源头上进行革命性创新。如何平衡运营效率、能源成本与环境保护,成为摆在物流行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。

  面对行业痛点,NGA创新性地提出了“将半挂车从无动力拖挂工具升级为智能动力单元”的理念,NGA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,创立了电动半挂车“主挂解耦”(主挂不通讯)的情况下驱动力、制动力协同的技术路线。能适应物流行业甩挂运输、老“头”新“挂”、快接快走适应多种能源形式及各品牌牵引头的市场现状。

  “传统重载商用车电动化多聚焦‘牵引车油改电’,但受限于带电量低、续航短等问题。”NGA总工程师吴晓涛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(WNEVC 2025)上表示,“我们的解决方案是让半挂车从‘无动力拖挂工具’升级为‘智能动力单元’,构建‘感知-决策-控制’全链路智能体系。”

  这一解决方案包含三大核心技术支柱:首先是信息感知交互系统通过智能牵引销和多个车身姿态感应装置,实时采集车辆受力、加速度等数据,构建AI驱动的数据处理模型,为调控驱动力提供精准依据;其次是大功率重载电驱动系统,在半挂车上搭载集成式电驱桥,实现牵引头与半挂车协同驱动的“多轴分布驱动”,替代传统车头单一牵引模式,通过分布式驱动大幅度的提高整体运营效率;再次,自适应VCU控制管理系统通过复杂实时运算研判整车运作时的状态,动态调整电驱动桥、电池系统的动力输出,与牵引车主挂协同驱动、制动及能量回收。

  从NGA实测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该产品搭配燃油牵引车可降低油耗最高50%,降低综合能源成本20%,减少碳排放52%;搭配电动牵引车可助力重载列车实现单程1000公里干线运输;通过多轴驱动技术可将国内运输平均速度由65km/h提升到82km/h,运营速度提升26%。

  这些实测成效不仅验证了“主挂解耦”技术路线的可行性,更展现出其在能效、运力与安全方面的综合优势。

  智能电动半挂车的价值,不只体现在单车能效的提升,更在于其具备重塑整个货运能源生态的潜力。据NGA测算,若电动半挂车渗透率达到50%,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超5000万吨,明显降低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,并催生千亿级的电池与换电市场。

  该技术路径的另一大优点是高度兼容:既可与现有燃油牵引车搭配,快速降低车队碳排放;也可配合电动牵引车使用,有效提升续航与动力表现。对物流公司而言,这一方案大幅度降低了电动化转型的门槛,无需立即淘汰全部牵引车,就可以享受到电动化带来的能效收益。

  随着技术的持续优化,这一创新已不满足于单点的技术突破,而是展现出推动全产业链升级的潜能。其影响正从车辆本身,迈向对货运能源生态的深度重塑,并为行业描绘出一个更具想象空间的未来图景。

  智能电动半挂车所带来的,远不只是动力单元的叠加,更是一场深刻的货运范式革命。它跳出了在既有框架内“从1到N”的改良思路,转而以“从0到1”的魄力,重新定义了车辆的组成逻辑与能源的消耗方式。

  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