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,需要综合考虑法律、技术、管理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因素。
这一望不要紧,差点把他心脏病吓出来。原来,原本横跨在竹沥港的丰乐桥,居然不见了!
以往盗窃文物,都是便于携带的小件文物。他从来不知道,原来不可移动文物也能被盗。
上海市文物局很快也得到消息,文物保护专家指出,丰乐桥是上海重要文化遗产,价值难以估量。
阮副所长是案件主要负责人,据他推断,石桥不见了,最大的可能就是被盗。当然,也不排除被人拆除。
我们在之前的案件中提到过,当案件缺乏明确线索,或者案件陷入僵局时,可以通过群众了解情况。
通过群众了解情况不仅限于获取直接线索,还可以整合社会资源、构建信息网络,推进案件等。
比如,白银连环杀人案中,警方就是通过走访群众,发现了凶手作案时习惯戴帽子、穿深色衣服等细节,最终缩小了嫌疑人范围。
当地居委会书记告诉阮副所长,丰乐桥所在的区域,被当地政府列为开发区用地,2011年上半年就开始开展拆迁工作了。
他们来到现场并非看热闹,很多人都是附近的居民,丰乐桥是他们昔日成长经历中的一部分。
为了尽快寻找到这座珍贵的石桥,阮副所长一刻不敢耽误,立即寻找下一个突破口。
为了弄明白丰乐桥是如何被人盗走的,阮副局长找来了古桥的资料,深入研究古桥的构造。
每块石头的重量不同,一般在2—3吨左右。如果要搬动这座石桥,就必须将花岗石一块一块拆下来运走。
正在这时,一位侦察人员提出了一个问题,“当地古桥并非丰乐桥一座,他们为何要偷这座桥呢?”
老谢最后一次巡视是在2011年8月份,2011年12月份再去的时候,石桥已经不见了。
当地建设拆迁工作在2011年上半年开展,所以古桥被盗事件,应该在拆迁工作刚结束不久。
原来,当地开发商和度假村为了提高建筑档次,经常利用石材造一些小桥流水造型,会不会是他们偷偷盗走了石桥,放在自家建筑里面装饰呢?
一组侦察员在调查监控时,没有发现运送石材的卡车。因为只能保存一个月,以前会不会有,暂时无法确定。
目击证人能描述作案时间、地点、嫌疑人外貌特征、作案手法以及逃跑路线,为警方快速锁定目标提供关键线索。
原来,其中一个施工队里有位钱师傅,他记得在2011年9月初的一天,他早早来到工地进行准备,发现有5个戴着安全帽的人,正在丰乐桥施工。
此人姓张,他告诉侦查人员,2011年9月初,一个叫洪彬的安徽人,付给他500块钱,让他帮忙装运石材。
原来,他是一名石材商人。2011年5月,他来到奉贤区一个拆迁工地寻找石材,正好遇到了老乡。
但他已经夸下海口,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。洪彬也没让老乡白忙活,给了对方3万块钱。
2011年12月22日,侦查人员来到洪彬店里,将16块花岗岩运回了上海。
最终,奉贤区法院对洪彬等人依法作出判决,因盗窃罪洪彬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10万元。
比如,可以健全法律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,明确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范围、责任主体和违法惩处措施。
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需要长期性、系统性和协同性,既要尊重历史原真性,也要兼顾现代社会发展需求,最终实现“保护中发展,发展中保护”的良性循环。